利玛窦进入中国大陆的第一站就是我们大肇庆,并且一住就是六年,创立数个“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对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之际,意大利罗马国立住读学校校长雷亚莱和8名高中学生致信习近平主席,表达了对习近平主席来访的热切期盼和从事中意友好事业的良好意愿。
习近平主席给该校师生回信,勉励他们做新时代的马可·波罗,成为中意文化交流的使者。
其实,除了马可·波罗,历史上还有一位意大利人也是世界著名的中意文化、中西文化交流使者哦!这位使者还和我们肇庆有很深的渊源,他究竟是谁呢?
利玛窦进入中国大陆的第一站就是我们大肇庆,并且一住就是六年,创立数个“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
一起跟小编来看看这位外国人的肇庆往事吧~
建起了中国大陆第一座欧式天主教堂
1583年,利玛窦从澳门坐船沿西江到了肇庆——这个两广总督的府治,当时的岭南政治、文化中心。
▲西江 梁亮 摄
利玛窦认为应尊重当地的主流文化与习俗,因此,他初到肇庆时便以“儒生”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
利玛窦向当时的知府王泮提出想在崇禧塔旁建房居住。王泮是个开明官员,认为利玛窦来自遥远的西方,应该有其独到的科技与文化为我借鉴,便点头批准,在各方面给予他方便。
▲图源 网络
1585年,中国内地第一间天主教堂在肇庆正式落成。利玛窦选用了中国佛教使用的“寺”字,将教堂命名为“仙花寺”。这个中国化的名字,拉近了利玛窦与肇庆人的距离。
当时的仙花寺大厅内陈列着自鸣钟、地球仪、浑天仪、太阳钟、威尼斯三棱镜等。
创立了中国第一所西文图书馆
在仙花寺落成之日,利玛窦将地下大房间辟为图书馆,陈列着从西方带来的书籍。这些书籍品种繁多,里面所绘的外国风光等深深吸引着没有出过国门的肇庆官员与读书人。
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图
利玛窦在罗马曾专修过地理学,来到肇庆后,他以平经曲纬的椭圆投影方式,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图一一《山海舆地全图》。
▲在《魅力中国城》节目上,泽华书记向评委及观众展示利玛窦绘制的《山海舆地全图》。
他所绘制的《山海舆地全图》提出了“地圆”之说,对中国千百年来“天圆地方”的传统观点是一次挑战与革命,开了西方地图学与地理学传入中国的先河,使中国的地图学从此步入科学的正轨。
制作了中国内陆第一座机械自鸣钟
利玛窦在仙花寺安装了一座自鸣钟,人们非常好奇。王泮是个新潮派,当知道利玛窦要返回澳门述职时,便托他在澳门代买一座自鸣钟。
可是,当时的利玛窦无钱购买昂贵的自鸣钟。但他熟谙钟表的制造原理,便在澳门物色到一位印度制钟工匠,还买了齿轮、发条等零件,回肇庆动手制作。
王泮在肇庆城物色了两位心灵手巧的五金工匠,派去做利玛窦的助手。经过加班加点,中国内陆第一座国产机械自鸣钟终于在仙花寺制作成功了!这座钟大小适中,制作精巧,可调节每小时或每半小时自动鸣响报时。
▲利玛窦在中国造的自鸣钟(复制品)图源 网络
编纂了世界上第一部中西文辞典《葡汉辞典》
利玛窦认为,倘若语言文字互不相通,中西交流的大门将是关闭着的。
1583年至1588年期间,利玛窦和另一位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合作,编纂了世界上第一部中西文辞典《平常问答词义》,即《葡汉辞典》。
▲图源 网络
《葡汉辞典》中的罗马字母注汉字音,是汉语最早的拉丁字母拼写方案。
《葡汉辞典》原手稿经历几个世纪后,同一张纸上两种墨水的区别非常明显:用欧洲墨水书写的字已褪色模糊,而用端砚磨出墨水所写的字,还清晰如初。
离开肇庆之后,利玛窦北上,继续他的中西文化交流事业。
他完成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六册和克里斯托弗·克拉维奥的《宇宙和地球》的翻译,把西方的数学和天文地理学介绍进中国。他的汉语译著涉及面很广,有天文历法、数学、几何、力学、西医学、音乐、逻辑学及伦理学等各个领域。
他向中国介绍西方科学文化成果和思维方式,又将中国的四书五经、《本草纲目》等中国名著翻译成拉丁文,向西方世界推介。
▲图源 网络
1610年,利玛窦病逝于北京,他一生在中国度过了28年,有学者称他是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
一座城,因为一些人,而钟灵毓秀;一些人,因为一座城,而流芳亘绵。关于肇庆,还有更多的名人往事等你来发现!
资料来源 《名城流芳一一肇庆历史名人选》
标签:人文肇庆,肇庆,利玛窦,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阳光网立场。
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名誉权等,请尽快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