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贺新禧,广宁舞狮贺佳节
广宁是著名的“竹子之乡”、“武术之乡”, 又是山狮文化的发源地。 每逢喜庆节日, 广宁城镇和广大农村都有舞山狮的传统和习俗。 热闹的山狮舞给人们带来很多的欢乐, 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俗。
据记载,广宁人有醒狮习舞之源,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舞山狮曾经流传在广宁北部的螺岗、北市、赤坑、江屯等乡镇。舞山狮还有一个名字叫舞狮猫,广宁山狮与传统南狮相比,外形及其他表演形式都有区别,山狮体型相对较小,没有胡子和下巴,看起来像狮又像猫。
肇庆文史学者 唐焕佳:
山狮舞的来历是在远古时候,广宁地处山区,经常有猛兽出没,特别当时有很多华南虎在广宁一带出没,偷吃人们养的畜生,甚至伤人。村民为了防止畜生被老虎所伤,就想了一个办法,最早是拿装芋头的箩筐,挖一个孔当做口,上面挖两个孔当眼睛,然后再粘上一些纸,弄成像狮子的形状,去吓走老虎。有些村民则拿竹枝点着火,当火把;有些村民则拿锅盖、瓢盆等来敲,制造一些声音出来,将老虎吓走,后来成为了一个活动项目。
据了解,一个狮艺队一般由8—30人组成,以碎步、探步行走为基本要点。
山狮表演吃青又吃鼓,但不采高青,表演中融入民间传说,以艺见长。
肇庆文史学者 唐焕佳:
广宁是武术之乡,所以舞山狮的时候,比如春节或者喜庆的场合,还会有武术表演。武术表演是围绕山狮,比如用叉去打老虎,一整套去表演。
山狮舞表演中,山狮是主角, 与之相配的人物有“大小面”, “大面”称“大头诺”、“二母”,小面称“三仔”。 锣鼓组合上, 分为锣、鼓、混锣仔等, 它既能敲打出一种气势磅礴的进军号, 又能敲打出悦耳动听的锣鼓交响曲。
肇庆文史学者 唐焕佳:
一开始不是为了喜庆,而是为了防备、驱赶凶猛的野兽,所以它和南狮表演有一定的区别,还有扮演动物的角色,比如猴王,猴子调皮得意、活泼滑稽,惹人发笑,所以有猴子的角色来辅助表演。舞山狮的积极意义是怀念、纪念以前劳动人民驱除野兽、保护家园,后来经过演变成为表演项目,以强身健体、节日喜庆为重点。
标签:广宁新闻,肇庆阳光网,广宁,贺佳节,山狮舞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阳光网立场。
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名誉权等,请尽快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