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高标准打造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筑牢“城市良心”的举措又一次出现在全国人民的视线之中
近日,肇庆新区城市地下管廊 登上了改革网! 新区高标准打造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筑牢“城市良心”的举措 又一次出现在全国人民的视线之中 肇庆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呈网状分布 包括45公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同步建设的38公里市政道路及12座跨河涌桥梁 总投资91亿元 被列入省、市重点工程项目 该工程于2016年5月正式动工 目前已建成38.5公里 其中已有18公里投入服务 廊内管线包括有 220KV、110KV、10KV高压电缆 移动、电信、联通、广电光纤通信线路 和给水管道 计划在2020年基本建成 新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是肇庆新区对标先进、规划先行的代表作 ↓↓ 肇庆市出台《肇庆市中心城区管线综合专项规划(2013-2020)》,鼓励各县(市、区)在开展新建区域规划建设时,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作为重点内容列入市政设施建设内容。 委托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展专项规划编制,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实施道路规划设计与综合管廊规划同步进行。 省委李希书记到肇庆调研,充分肯定肇庆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要求对标国内外最高最好最优,以大思路、大手笔、大格局谋划基础设施建设。 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省委李希书记调研肇庆讲话精神,树牢湾区意识、湾区标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将新区打造成为全省“新区标杆、湾区明珠”,在一系列工作部署中,建设国内单个立项体量最大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最有魄力的重大项目之一,彰显了肇庆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壮志雄心。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是新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 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作用之于城市犹如“动脉”之于人体 通常被形容为“城市良心” 传统城市管线的铺设五花八门 ↓↓ 在如今的肇庆新区 地上看不见一根管道,空中看不到一条电线 前来参观考察的客商 无不为肇庆新区竖起大拇指 在肇庆新区政文组团(砚阳湖)观景平台,有一个按1∶1比例的管廊建筑模型,这里几乎每天都要接待观摩活动,全国各地的考察团、参观团不计其数,还有来自雄安新区的代表团也前来参观交流。 土地是财富之母、发展之基 对肇庆新区而言,更是寸土寸金 必须倍加珍惜、合理利用 而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就是既经济合理 又符合集约化建设要求的做法 通过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将通信、供水、供电等线路 从地上转向地下 为地面腾出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 大大节约城市建设用地 经测算,仅高压电入廊,便可节省架空线沿线两侧高压走廊用地3000多亩,可带动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商务、办公等城市基础设施全面动工建设,有力促进城市框架加快形成。 肇庆新区地下城市综合管廊 主廊净高约3米左右 组合形态分2─4个仓不等 按功能可分为 电力仓、综合仓、污水仓和燃气仓 消防、通风、供电、照明、排水、 标识和监控等 设监控指挥中心一座 该平台能及时对管廊内环境 及各种主管线运行的数据 进行显示、分析、更新、维护、统计 值得一提的是 近日临时监控中心已开始了 机器人巡检的调试工作 通过巡检机器人的热成像摄像头 管理人员能够观测到 肉眼无法直接看见的温度信息 从而更清楚地了解现场设备的状态 巡检机器人不仅可以监测到管廊内部温度、有毒气体等难以注意到的细节,还能在险情发生时率先抵达现场进行探路,以及进行现场画面成像、语音收集、指令发送等任务,未来还将增加灭火机器人等智能机器人,进一步提升管理应对安全的智能化水平。 自管廊建设以来 意向客商纷纷被肇庆新区的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所折服 为管廊项目 体现的“城市良心”所打动 更加坚定 对肇庆新区发展前景的信心 如今,新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已成为新区的一大名片 吸引着更多的投资纷至沓来
标签:肇庆新区,高标准,地下综合管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阳光网立场。
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名誉权等,请尽快与本网联系